“深圳記憶”探訪漁二村 這里有個“開丁節”
2022-08-05 08:22
來源: 深圳商報

“深圳記憶”探訪漁二村 這里有個“開丁節”

人工智能朗讀:

深圳記憶項目組探訪“漁二村”。通訊員 肖更浩 陳頊顥 攝

讀特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2年8月5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肖更浩 黃文霞)發現城市文化脈絡,傳承深圳歷史記憶。近日,“深圳記憶”項目組來到位于蛇口半島東南端,東臨深圳灣西望大南山,南邊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漁二村。

漁二村位于蛇口街道中部,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。村民多為漢族,使用海豐方言。世居村民姓氏有敖、黃、吳姓等20多個,民國時期分別從海豐縣梅隴、聯安、紅草等鄉村遷移至此地。

此次為探訪組講述的是漁二村的老村長吳宜巧,吳宜巧介紹說,先輩駕著蓮船小艇,從廣東海豐沿著粵東海岸順水漂流,進行著傳統的拉網捕魚,最早追溯到1926年前后,有少數幾家人在今天蛇口漁二社區所在的海邊上岸搭草棚、蓋松皮屋,后來逐步形成村落。1952年,蛇口開展漁改,??吭跒硰B、桂廟、流浮山、稔灣等地的蓮艇、箔船逐漸向蛇口集中靠攏,在蛇口能容納十四五戶人家居住的地方搭建木棚,成了遷徙漁民聚集的中心,漁二村由此而形成。1961年7月,西海(蛇口水產)公社改稱蛇口公社,原蛇口二大隊相應改稱漁業二大隊,“漁二村”之名即由此而來。

在漁二村,有一個特別的節日——特色傳統節慶“開丁節”。漁二村開丁節于2008年6月被列人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傳承人為徐業竹。

據深圳民俗研究者鄭浩勝介紹,相傳開丁節形成于元朝,漁二村村民傳承了海豐特色的開丁節。每到這一天,人們如在船上,便在船頭點一盞燈,如在陸上,就在家族祠堂里點一盞燈,以示家中添了男孩,在過開丁節。

開丁節最重要的儀式,是請客人吃開丁茶。20世紀90年代之后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開丁茶的用料日益豐富、講究,一般選取菠菜、芹菜、豌豆、冬菇等13種材料,或煮、或蒸、或炒,做熟后拌在一起,并熬制鮮美的肉湯替代舊時的茶水。

靠海的漁二村,除了打漁之外,還經營船舶修配廠,水產品加工、漁具加工等各種副業。改革開放后,蛇口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,漁二村陸續發展海鮮、建材運輸、異地養殖業?,F村集體經濟還經營廠房出租,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、村集體經濟分紅、房屋出租等。

1992年,深圳市委、市政府發布《關于深圳市經濟特區農村城市化的暫行規定》,開始農城化改革。11月23日,蛇口漁二企業公司改組成立深圳市蛇口漁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,全村共153戶520人一次性轉為非農業人口。如今的漁二村,人皆富裕和睦、安居樂業,一派現代都市繁景。 

[編輯:周浩樺]
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